我们师拜何方——简明阐述十二门派以及师傅的由来

作者:贝薇  来源:本站论坛  浏览:  跑商专区
购买点卡 责任编辑:夜聆秋雨 日期:2005-02-20
   

起文的时候感觉有点荒诞,仅仅是那天和朋友一起讨论谁师傅怎样剥削徒弟的时候忽然想起的。做为每一个叶子猪的玩家和朋友,相信大家多少都想对自己所拜门派的由来和师傅的一些传说有所兴趣。仅以此为出发点,在叶子猪几位朋友的帮助下完成此文。写的有点长,更有点罗嗦。希望大家耐心看完,仅当上了一堂道学佛学和历史的小课吧。

全文一些原则性和史学性问题都已经通过电话向当地寺庙或其他方式证实。先感谢“透明火焰”、“巫沧海”、“齐下无恒”、水木清华的几位斑竹和其他众多在收集资料中给予帮助的朋友们。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对叶子猪的支持。


 

人族

 


(一)大唐官府


地点:长安城内大唐官府
师傅:程咬金

古有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十多个中国朝代的首都。隋朝的隋文帝时建新都大兴。大兴总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都城。唐建国后,改大兴为长安。大唐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古都里。

关于大唐官府的师傅程咬金,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俗语便是“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和“三斧头程咬金”了。他那手执宣花斧、胆大鲁莽却运气不错的粗壮大汉的形象,和《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说岳全传》中的牛皋、《水浒传》中的李逵有异曲同工之妙。

程知节(?—665年),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北)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山东英雄108星宿中,程咬金位列72地煞中的地福星。

据史书记载,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旧唐书·程知节列传》)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参见隋末农民起义)。程咬金为此聚集乡里豪杰共保乡里,以备义军。由此可见他的出身应是地主阶级。

大业十三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强有力的起义军,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参见瓦岗农民起义),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参见窦建德起义)和杜伏威、辅公柘领导的江淮义军。到了此时,程咬金这种地方的自保势力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部。后来善于谋略的李密,领导瓦岗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翟让遂主动推李密为主,上其号魏公之后,李密为个人独揽大权,拉拢程咬金、秦琼等新归附的人,以二人为“内军”骠骑。“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8000个“勇士尤异者”,隶属四位骠骑将,又分为左右两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李密。此后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正在瓦岗军新老势力矛盾逐渐尖锐化之际,李密抢先下毒手,设计斩杀了翟让,独掌大权。后瓦岗军失败后,程知节和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王世充得到程知节后待遇甚厚。虽然如此,但是二人皆不满王世充多诈。秦琼亦有同感,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进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属河南),王世充任命程知节为将军,还任命秦琼为龙骧大将军。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程知节、秦琼、吴黑闼、牛进达等都带兵上阵,率几十个亲信骑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辞行,说道:“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旧唐书· 程知节列传》)随即投奔投奔唐军。王世充慑于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归唐后,唐高祖李渊让他们跟随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们,任命程知节为秦王府左三统军,秦琼则为马军总管。从此,程知节在李世民手下作战,程知节随李世民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又任左一马军总管,每次作战都奋勇争先。因功封为宿国公。

如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在洛阳外围作战中,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6000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程知节便是其中之一,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由于程知节是李世民的骨干,李建成便欲除之。武德七年,李建成向唐高祖进献谗言,程知节被外放,任康州刺史。程知节对李世民说:“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旧唐书·程知节列传》)此后两年间,史书上无程知节的记载,不过估计程知节并没离开秦王府。武德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程知节食实封七百户。贞观中,程知节历任泸州(治泸川,今四川泸州市)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程知节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九名。同年,程知节转任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宫城北门驻军,加封为镇军大将军。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程知节迁左卫大将军。同年五月十四日,程知节授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唐高祖至玄武门,为程知节饯行。八月初九,程知节进讨西突厥,在榆慕谷(今北疆)大败歌逻禄、处月二部。十二月,程知节引军至鹰娑川(即今新疆焉耆都开河上游)遇西突厥2万骑,别部鼠尼施等2万骑余骑继至。前军总管苏定方率500精骑冲乱其阵脚,西突厥大败。唐军追击20余里,此时本应乘胜追击,但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战功,对程知节说:“虽云破贼,官军亦有死伤,盖决成败法耳,何为此事?自今正可结为方阵,辎重并纳腹中,四面布队,人马被甲,贼来即战,自保万全。无为轻脱,致有伤损。”(《旧唐书·苏定方列传》)又假传旨意,说程知节“恃勇轻敌,委文度为之节制。”(《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程知节遂停止了追击,未能取得更大战果。唐军由于连日征战,士卒终日跨马披甲结阵,不胜疲顿,战马也多瘦死,军无斗志。苏定方对程知节说:“本来讨贼,今乃自守,马饿兵疲,逢贼即败。怯懦如此,何功可立!又公为大将,阃外之事,不许自专,别遣军副,专其号令,理必不然。须囚絷文度,飞表奏之。”(《旧唐书·苏定方列传》)但程知节没有听从。唐军进抵怛笃城(今哈萨克东南),数千胡人归附。王文度认为:“比我兵回,彼还作贼,不如尽杀,取其资财。”但苏定方反对道:“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旧唐书·苏定方列传》)程知节受王文度的蛊惑,不顾苏定方的反对,下令屠城,抢掠城中的财物而去。全军只有苏定方一人一无所取。回京后,王文度谎言被拆穿,按罪当斩,靠贿赂才得以免官为民。程知节也因指挥不利而被免官为民。不久,高宗念及旧功,又授予程知节为岐州(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刺史。程知节以年事已高,请求退休,得到批准。

麟德二年(665年),程知节病逝。朝廷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其子程处默,袭卢国公爵;程处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程处弼,官至右金吾将军。英雄一世却晚节不保的程咬金,九泉之下见到当年的老友秦琼,大概只有苦笑吧。

游戏中设计的大唐弟子所使用的技能和史书中的程咬金的特长非常相似。特别是那“横扫千军”和“斩龙诀”更是体现了程咬金那三板斧的威力和特点,算是一个比较尊重史学的角色了。相反,下面介绍的这个门派则有点让人茫然。

 

 


(二)化生寺


地点:长安城旁的化生寺
师傅:空度禅师


如果说对大唐官府的是属于叙述的话,那对于化生寺和它的空度禅师就显得比较神秘了。属于求证。需要求证的东西很多。

首先化生寺和空度禅师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两个名字是虚构性。然而我们的策划还是多少按照一定的史实来编辑的。通过合理的推断来分析这座古刹和这位禅师在历史上是不是有一定的原型。

首先,我们认为,化生寺的原型应该是现在坐落在古城西安的大慈恩寺。原因如下:

1.让我们进入梦幻西游,走进化生寺。在第一个大型建筑物的门口上方挂这一块名为“大雄宝殿”牌匾。

根据史书记载: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大慈恩寺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

大雄宝殿和化生寺门口的大雁塔遥相呼应,更证明了化生寺就是历史上的大慈恩寺。只是游戏里面大雄宝殿与法堂还有大雁塔的位置与历史上有些出入。走入大雄宝殿,法明长老面前一尊佛像,按照史书推测应该为禅宗初祖达摩祖师。

西安的化生寺玩家还可以亲自去大慈恩寺走走看看。

2.然后让我们来到化生寺的最里面,也就是在空慈方丈所在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四座像塔一样的石碑。今天,我们可以在大慈恩寺的大雁塔东侧花园中看到这片塔林。塔林中共有九座(后来又加入几位禅师的石塔),为寺僧的灵骨塔。其砖雕石刻饰件颇为精妙,塔刹多为宝珠装饰。

解决了化生寺的渊源之后,我们接着来掀起空度禅师的神秘面纱。

我们进入梦幻,走进大雄宝殿后面的屋子里就可以看到空度禅师了。在空度禅师前面的屏风上书写着一个“佛”字,而在屋子后面的墙上书写着一个“禅”字。说到这儿,我们就不得不讲一讲佛教、禅宗的关系。

佛法是在三千多年前由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的。在印度,从三千多年前到二千年前那段时间,佛法所表现出来的是一般所谓的"小乘佛法"。小乘佛法主要的特征是强调一个人要修行,要得到最彻底的解脱,要修到"涅槃"的深度,如果他完全做到了,那么他的果位可以到罗汉。像小乘这种修行方式给人的印象就是只管自己,自己修好就走了,剩下还没有修好的人,他就不管了。也就是他的重点是在自度,只解决自己的问题。

差不多两千年前,佛法在印度慢慢有了很大的转变,最后就变成了大乘佛法,这和当时印度社会的变迁是有关系的。

这个时期大乘佛法是在什么地方起了不一样的变化呢?主要是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不但要自己求得解脱,同时也希望帮助周围的人和其他有缘的人,一样达到佛法所谓解脱的境界。所以他们强调不但自度,同时也要度他,这是大乘佛法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这些人一旦修成,就不称他们是罗汉了,而都称之为"菩萨"。所以大家常会听到"某某菩萨"这类称呼,这些都已经是在大乘这个阶段。

演变到大乘以后,佛法在印度又再变,变成金刚乘,也就是现在大家所听到的密宗、密乘。

在大乘与密乘的中间,就是达摩祖师把禅宗带到中国的这个阶段。至于禅宗究竟是大乘佛学还是小乘佛学,一般的看法是这样的。该宗有所谓"东土五祖",即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但该宗的实际形成是在唐朝慧能之后。中国人接触"禅"则是通过汉末以来所翻译的有关佛教经典。这些经典中既有小乘的,也有大乘的。而慧能前的中国所谓禅学所涉及的印度禅,主要是偏向于小乘。这种禅一般认为世俗世界不实在,要追求与这一世间完全不同的解脱境界,而修习"禅"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基本手段。虽然这种"禅"的具体操作方式有多种,但其基本手法无非是静坐冥观,对人的意念加以控制,使修行者最终能摒弃有关外部事物的杂念。这种情况到了慧能时有所变化,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禅宗。

到了慧能时,却有了不同。弘忍所传的经典变成了《金刚经》,慧能深受影响。先前的禅学或禅宗更主要地是强调所谓"藉教悟宗"(借助经教来悟出佛性或"见性"),并且较为重视静坐冥观,力图对人的意念加以控制,追求一种弃绝有关外部事物杂念的境界。而慧能后的"南宗"系统则相对来说不大重视佛教传统的所谓经教作用,也不大重视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禅定"。他们实际看重的是如何在现实世界或世俗社会中获得佛教真理,体悟到人的真正本质,不离开现实世界而成佛。这突出地表现在《坛经》中提出的"佛法在世间"的思想上。这就开始偏向于大乘佛学。所以我们的看法是:禅宗并不能归纳为小乘佛学或者大乘佛学,而是一个综合的佛经体系。

从游戏里化生的主技能“小乘佛法”来论,它具有小乘佛法强调个人修行的性质。而“金刚伏魔”等技能又具有大乘佛学的性质。点击空度禅师,他有一句话:“人生本在是非场,一生难免会有过,修真正道先修心,悟玄讲道渡世人”,其中“渡世人”就体现了大乘佛学的精髓。而且化生这个门派在游戏中的定位,那种辅助、医疗、救死扶伤的特点也偏向于大乘佛学。

那,空渡禅师是否有其人呢?或者他的原型是谁呢?根据笔者和朋友的探讨有一些参考性意见:

1.化生寺所宏扬的是大乘与小乘佛法兼容的过度佛法,而并非是师门技能中的“小乘佛法”。至于理由上文已经阐述过了。需要在补充的是神秀和慧能两位禅师在各自建立南北两宗之时也就是弘忍之前,佛教大部分是以小乘佛法经典传送。而从弘忍开始,他教给慧能的是大乘佛法经典。由此可见慧能的禅宗属于大乘,与他同辈的神秀,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属于小乘。另外化生寺里面的一些技能还加入了密宗的金刚经之类的的蝉源精髓。因此可以再次证实化生应该是一个佛法的综合。

2.以NPC的比较来说,唐王李世民和空渡年龄不太好确认,但有一点肯定的是,李世民不比空渡大。即使是大,也不会大很多。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空渡是谁?

让我们先来看一些资料:
李世民:599---683年
唐僧:600---680年
慧能:638---713年
弘忍 :601---?

这里可以看出,同一时期来讲,所有的禅师和李世民比,都比他要小。这是矛盾一。

矛盾二:硬要算上去的话,玄奘是这个“空渡”可能性比较大。但是玄奘对禅文化没什么宣讲。这和禅师的立场是对立,此外玄奘从文,化生这个师傅又不符合他的性格。

矛盾三:如果空度是个年轻小伙子的形象,那就不好说了。因为年轻点的话那有可能是慧能禅师。慧能禅师从学术角度还有佛法立场等方面都比较适合适合。然而慧能一没有在大慈恩寺里待过;二和李世民的岁数相差的太悬殊,小他太多了。故而又做排除。

因此开句化生众位玩家玩笑的话说,你们的师傅其实是个假的和尚。而空渡此人也在史书上无法考证,更无原型。

此外,网易设计的时候将“诵经”之下的分攻击技能叫“唧唧歪歪”……未免有点不过于严肃。虽然和尚念经是有点烦人恼怒,但如此叫法也稍有点大不敬。

 




(三)方寸山

 

地点:西牛贺洲海边不远的方寸山
师傅:菩提祖师

关于菩提祖师的来历,也是属于几个不能解的迷之一。佛经中记载的关于菩提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解空第一”,还有一个是二十诸天中的“菩提树神”。后者从神话角度说是和佛祖的菩提树下得升相关,固而并非这方寸山的菩提。因此不做考虑和定义。而就我们所知道的菩提是传奇人物孙悟空的师傅。其人为师严谨,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美猴王刚投到菩提祖师门下,菩提祖师见他天性聪悟,给他取名悟空。随后教给孙悟空长生的法术,又教了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再传授给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从顽劣的凡骨俗胎成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万四千根毫毛,根根能随心变化,为悟空闹天宫、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础。(-_-!!有点借刀杀人的感觉)菩提祖师是灵台方寸山开山祖师,传说中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又是一个道佛结合的人物。

然而事实上却稍有出入。据《心经》记载“……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佛家以心经生咒,而道家以咒生缘。因此从道家来说菩提应该是道家道理精髓的鼻祖,当然和天师们道源之理不同。一个是属于理论主义一个是属于实践主义。据《菩提心经》记载“……善非,非兼则,佛然斯谛,菩提皆非毅……”。可以分析出这样一个结论:菩提身为佛祖的弟子,但在学经受佛的过程中并非盲目从之,而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发现了佛家一些不是非常正确的东西后,定心择法,下界为散仙而定居灵山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钻研佛法道意。自成一派。

书中记载的菩提祖师是小无相功的创始者(《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功夫)。史实与否并未考证,但某方面可以看出菩提是一个善与思考和钻研的仙。而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死佛木仙。

 梦幻中设计的方寸山的技能很具有代表性。它以道家的符封为主,又以佛罚中的五雷咒为攻击手段。为何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相传四天帝发现四方有乱之后,处于安定考虑,四方天帝就各就一处,管理治安。这四方天帝走马上任后,天界混乱的情况马上得到改观,过去很多不听宣不听调的大仙,玉帝都可以通过四方天帝来间接指挥祂们了。四大天帝中,上任后麻烦最多而后来成就最大的,便是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北方是诸神的诞生地,自古以来便十分难以管理,本地神仙都有着数万年的家族历史,而紫微大帝最得力的九曜星、二十八宿等全都被留在中央天宫任职,祂去到北方的时候,身边就只有最小的弟弟。北方的神仙大多是雷神,一但打起来,都是先呼风唤雨,然后雷电交击,紫微大帝被这里时不时变幻的天气烦透了。他先是大显神威,打败了这里最强大的雷神家族,然后慢慢改变祂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后,他渐渐得到这里的大神们的信任与尊重,然后祂通过建国与立派这两个办法来扩大自己在北方的影响,他建立的国家就叫做北天神国,他成立的门派,取名为神宵派。

神宵立派后,他马上请来元始天尊等三清,尊为神宵派的名誉祖师,然后由三清祖师任命自己为本派掌门。他又在国内设下九省三司四府,其中四府的领袖又被称为北极四圣,四圣之首竟是天蓬元帅(吴大师真是狠狠的聊侃了一下这位神宵派里的护教大元帅)。四圣之下著名的还有雷霆三帅,分别是邓伯温、辛汉臣与张元伯。经过众雷神的积极努力,神宵派还创出了一种独门神技,五雷大法,施展出来的时候,声势十分惊人,威力也是无比的强大。

因此,偶们可以看出五雷源自佛家,而非道家。综合这些更可以看出菩提的出生是一个佛道的结合体,更是一个佛道的宣扬和升华。

 

 

(四)女儿村


地点:东胜神州外的女儿村
师傅:孙婆婆

这是全梦幻十二门派中最难找出源头的一个师傅。笔者撰写此文的出发点也是因为考察孙婆婆为何人。

这孙婆婆到底是何方神圣?很多朋友会说,叫孙婆婆的好象是金庸大师笔下抚养小龙女长大那位老婆婆。据编外叙述,孙婆婆先是救杨过回古墓,当其醒来后喂他“玉蜂蜜浆”以调养生息。后来为了杨过他向小龙女苦苦请求。虽然碍于古墓不能有男人的门规,但她还是牵着杨过回到重阳宫。后被全真教通杀,临死前恳求小龙女照顾杨过。书中虽然对孙婆婆的文笔不多,但可以看出是一个至情至爱之人。

然而笔者却不赞同这种说法。

原因有三个:

1.此孙婆婆是金庸大师笔下的人物,和西游梦幻之流无根无瓜葛。仅仅以名字来定义,未免有点牵强。

2.孙婆婆的门派叫女儿村,是一个花团似锦的地方。而并非古墓派那终日不见天的昏暗之地。

3.女儿村的技能多以女子柔情善美为主。但惟独有一个技能——情天恨海,克制五庄观弟子的必杀技,使用后需要休息两回合。 笔者根据这点反之考虑,查实了孙婆婆乃是另外一仙的遁型。此人是谁?且听来。

据《神宵雷法》记载,灵界有驱魔十八真仙:太古猿君、魔佛老人、千面天妖、地心古龙、圣手仙王、圣手文王、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乾坤大仙、颠倒老祖、穹天老祖、先天老祖、无极老祖、无为老祖、霹雳老祖、藤祖、幻仙子、清弥天诸神、阴阳法王。此十八位虽贵为地界灵仙,但经常扰乱,固然天帝派遣真武大帝下界管理,这真武大帝乃是四圣兽中的玄武所化,相传因为天界日渐仙家增多,原本地位较高的四方圣兽就日渐冷落,但司北方的玄武由于众仙多源与北方之地而辈受关爱。后名为真武大帝。天帝叫真武大帝下界之后位居地仙头子。本来地仙应该归后土娘娘掌管,但后土娘娘喜欢安静,不喜欢老有人打搅她,就让镇元大仙替她管。镇元大仙认为掌管神仙不如和老君扯淡来得有趣,于是从来不管事,地面上变得一团糟。玉帝终于忍不住,和后土娘娘商量让真武下去管地仙,后土当然没有异议,镇元大仙考虑之后也同意,不过要求保持他地仙之祖的称号。这样子,真武就从天上搬到地上,成了地仙头子。从此,真武,后土娘娘,镇元大仙三位共管下界。

再说,天帝本以为如此无恙,无奈真武大帝一人管之较难。而后土与镇元又不问世事,三仙常有口角之争(熟悉佛经天史的都知道天界一直都是打打杀杀的,很不太平。)。固然命紫薇大帝麾下散仙真仙德君下界调解劝阻。后真仙德君留于下界与十八真仙和三大地仙为伴。世人号之:孙道圣母。以宏扬其本分尊道,不起是非的品质。(有点现在居委会的味道)。而据《髯霄德法》记载,孙道圣母与镇元子乃有私情。后因天界私欲过乱,而两人忿忿而背。毕竟镇元从仙家辈分来说极高,而孙道圣母也只是紫薇大帝麾下的一个散仙而已。用过去话讲就是成分不一样。

根据这段记载,这位“孙道圣母”似乎才是“孙婆婆”的原型。因爱而悲愤,固然有了女儿村的克制五庄观的必杀技:情天恨海。

 

 

仙族

 

 

(一)五庄观


地点:南瞻部州
师傅:镇元大仙

对于五庄的师傅镇元大仙的介绍,上文在介绍孙婆婆与其渊源的时候已经说的。至于镇元大仙乃是何人。其仙术又是从何传得。且有另外一说法。

相传炎帝的有三个女儿,其第二个女儿跟着炎帝身边的大神赤松子修道,但其名字并没有流传到后世。她修仙的时候,巧遇后来成为玉皇大帝的自然子。自然子那时虽已娶西王母为妻,但西王母长的既丑,又对他管的极为严厉,这时的自然子自由惯了因此极为反感西王母的严格,正当此时元始天尊指明自然子还需经历数劫方可修成正果,他便出来历世应劫,在清湖(镜泊湖)边与她两姐妹(炎帝的二女和三女)懈逅,三人一见钟情,便在清湖边过起了快乐的生活。自然子好诗辞歌赋,分别给她与她妹妹瑶姬取名为清华、婉华。然而好景不长,西王母得知了此事,大怒之下带着陆吾、英招、离珠、金甲雷神等昆仑四大战神杀到,把自然子绑回昆仑山。(好凶哦~)后来清华仙子与婉华仙子上昆仑山寻夫,在昆仑山上闹出了三女争夫的闹剧,最终自然子狠下心来与她们一刀两断。瑶姬当时还是未嫁的年龄,回家后产下一子就郁郁而终。她死后精魂变成为"杳草"。这种草开黄花(情花),结小果(爱果),食过之人就能被他人爱恋。由于当时她死在巫山南山坡,后来楚怀王、楚襄王父子游三峡时都曾梦见于她,宋玉因此做神女赋……。而清华仙子则回到赤松子处,继续修道,在地心飞龙那里住过一阵子后,一次外出遇穹天老祖,被接至清弥天,成为后来的炎天圣母。且说婉华仙子死前所产之子后经炎帝照顾然与九天外放(毕竟是一个私生子)。后与自然子成为玉帝后与刑天大斗时,乃吸九华精华自行为仙。遁入仙班。后知自己身世,不愿留在天界而下地界为尊。因其为善好助,故而朋友胜多。得仙后的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手虽无兵器,但一只玉尘麈,在与孙悟空打斗中,只抵得住千钧之力的金箍棒,只两三个回合,他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本领着实厉害。但大仙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当孙悟空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不记前嫌,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并且慷慨举办人参果会,用珍贵的人参果宴众仙和唐僧师徒,颇有大仙气度。更为世人称赞。

如果说菩提是道家和佛家的跨度者,是道理(道家分三派:道理,道源,道念)的实践主义者的话,那镇元就该是道家道法的实际运用者。一个用符,一个用咒和念力,各有千秋。而镇元其高超的法术与仙界认同的战斗力更是高与其他诸仙。而游戏中的五庄也是如此,多角度定位,虽然各有不足,然而确实比较厉害。

 

 

(二)龙宫


地点:东海海底
师傅:东海龙王

关于龙王和龙宫的介绍可能是写的最少的,因为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更是大家最为熟悉的。

而关于龙王,其传说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就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而梦幻中龙宫的师傅正是是镇守东海的龙王敖广。

由此,龙王的职责是兴云布雨,在众仙中的地位不是很高。但由于其司责一方,管着五湖四海。故而地位也颇高。而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為眾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為身披鳞甲,头有鬚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而在佛教中,龙是“天龙八部”的其中一部。

 

 

(三)普陀山


地点:南海上的一个小岛
师傅:观音姐姐

这又是一个比较难分析的门派。

观音和她的普陀只能用“复杂”两个字来形容。作为中华民族的后裔,观音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形象,大部分人都能说出一二,但是要正本清源,追根问底的去搞清观音的身世就比较复杂了。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大家看过化生的介绍,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感觉,这就是佛教的精深和庞杂。观音作为佛教中的一名菩萨,在佛家的众多宗派,众多典籍中都有过涉及,但是每个宗派和典籍都各成一派,说法不一,导致了对于观音的身世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所以对于观音的介绍篇幅比较长,希望普陀的妹妹们能耐心看下去

对于观音的信仰,我们认为主要分为两个体系

1.正统佛教,这又包括两个部分

(1)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

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中国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保持了更多印度大乘佛教的成分

(2)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

主要流传于藏蒙及山西、四川、北京等广大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藏传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密教同中国西藏地区文化融合的产物,以印度大乘密教的成分为主体

2.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体系

主要流传于汉族的广大民间地区,它归属于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体系,不为正统佛教所认可,是印度大乘佛教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对话的结果。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就包含在这个体系中,他经过了道教的修改和创造丰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汉代以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教善于改造吸收各种神灵信仰并通过或隐或显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之内,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神灵崇拜现象,这也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受道教这一特征的影响,当印度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走向中国民间以后,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之间的对话便首先在神灵领域内展开了。由于民间既没有各种经典与教义的规范,又没有各种既定成规与权威的束缚,所以,在中国民间,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道教文化的对话是在更为广阔、更为开放、更为灵活的情况下进行的。

下面我们先根据这两个体系的划分来谈观音的身世,然后再讨论一下游戏中的观音属于哪个体系中的,最后我们还可以看看一看普陀山地形地貌

一、观音的身世的分歧

1.正统佛教关于观音的出身

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远古时代的一佛,名叫正法明如来,因见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苦难深重,所以投身人世救苦救难。根据印度佛教经典的说法,观音投身人世后,为了方便说法和教化,所以随顺世间凡情俗习,历经多次转生,相继作过大居士,大仙人等。印度佛教观音身世说教中最著名的是“不旬太子” 和“莲花童子”。

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协助阿弥陀佛演说妙法,接引众生。《佛说无量寿经》中说:“彼佛国(指西方极乐世界――笔者注)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世界。……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生彼佛国。”

印度正统佛教虽然认为菩萨均处在十界中四圣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的第二位,但他们并不受佛的控制与摆布,而只是把佛当作导师一样去尊敬,去效法。在开展救度众生的过程中,菩萨时常会请示佛,佛也常根据需要指示菩萨如何去做。但这并不是等级制下管制与命令的关系。何况在智慧上,得道菩萨与佛并无本质区别,差距只是佛已完成了他的救度任务,即“觉”与“行”都已圆满,而菩萨只是“觉”圆满,普度众生的“行”尚未完成。特别是观音菩萨更是古佛再世,以菩萨身份救度众生,而且最后还要继承阿弥陀佛,成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作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关于各菩萨之间的关系,正规佛教认为他们之间也无相互制约的关系,菩萨对位处其下的声闻、缘觉二圣也无管制权,诸圣之间只有证果高低的差异,而无神权大小的区别。菩萨对各类凡夫众生只有慈悲胸怀下的教化,虽然这种教化有时也会通过比较强硬的手段进行,但这也只是一种方便之策,与神权绝无任何关系。

2.民间信仰的观音出身

受道教的影响与启发,中国民间无视印度正统佛教经典的权威说法,另外为观音立了一个身世,最著名的是妙善公主的传说。这个故事据说最早源于唐代高僧道宣听天神所讲,道宣的弟子义常从道宣处得知,将其记录下来,后又传至河南汝州香山的僧人怀昼。蒋颖叔在北宋元符年间(1098-1100)应怀昼之情,将义常的记述“润色为传”。南宋初张守的撰文对这一事迹大加赞颂,从而使其进一步传扬。接着,祖绣又在《隆兴编年通论》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于是这一说法便逐渐传播开来。到了元代,管道升在此基础上写成《观世音菩萨传略》,从此妙善修道成观音的故事为民间普遍接受,并不断渲染,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戏剧、散文作品和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民间关于观音的身世还有一种说法,即把观音说成是尹喜所变,而尹喜是*****的弟子,这样一来,观音也便成了*****的再传弟子。受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民间还有将观音视为元始天尊和无生老母之化身的。早在北周时期,甄鸾作《笑道论》,对道教大肆抨击,其中说:“臣笑曰:按〈诸天内音八字文〉曰:‘梵形落空,九灵推前。’天真皇人解曰:‘梵形者,元始天尊于隆汉之号也,至赤明年号观音矣。’”这一传说到后世已很少流传。在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中常将观音视为最高神无生老母的化身,特别是在反映民间宗教各种创世神话的宝卷文学中表现的非常清楚

关于观音的权利地位问题,受中国传统神话和道教的影响,印度正统佛教的说法发生了变化。在这里,观音被视为天界中的神,也就是把观音所处的境界定位于天界。而天界之主为玉皇大帝,于是,观音便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一员。但以印度佛教的十界理论来看,天界还只是“四圣”之下尚未解脱的六种凡夫境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之一,观音作为古佛,应属于四圣中的第一位,作菩萨之后则应属于四圣的第二位。民间信仰将观音置于天界不符合印度正统佛教的理论,但与中国民间的神灵信仰体系得以适应和吻合。

最后顺便说一下,观音的性别是很受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观音看起来像女人,其实是男人,但是比较一般的说法是:观音是没有性别的,他是超出我们现实世界的佛,是无上的存在,所以“性别”这些对人的圈定是不应该出现在观音身上。因此游戏里把观音称作观音姐姐,受“大话西游”电影的影响,大家权且当作笑谈。

二、我们对游戏中观音的定位

经过对两种说法的比较和在游戏中的观察,我们把观音定位于民间信仰的神话体系,原因有四:

1.首先让我们进入游戏,走进普陀山观音姐姐的面前,我们应该能很清楚地看到观音姐姐坐在莲台上。在正统佛教中,观音并没有固定的道场(也就是住处),而是居无定所,遍及天下,而且也没有莲台的说法。在民间信仰中,观音所坐的莲台是玉皇大帝赐给观音的法宝,因此它应该属于民间神话体系

2.然后我们仔细看观音姐姐的外貌:他身穿白衣,一手持净瓶,净瓶中有柳枝,一手放掌于胸前。这个形象符合民间三十三观音形象中的几个形象特点,而正统佛教却没有这些说明。

附一个33观音表:
1.杨柳观音:右手持莲,左手放掌于胸前或拿净瓶
2.龙头观音:乘龙头在云端,教化天龙的化身。
3.持经观音:坐岩石上,右手持经,左手置膝。
4.圆光观音:在圆光火焰中,合掌坐于岩石。
5.游戏观音:乘坐五彩云,左手置偏脐处,做游戏相。
6.白衣观音:著白衣,手结定印,跏趺坐于软草石头上。
7.莲队观音:合掌,坐于莲池中莲花座上。
8.泷见观音:又名飞瀑观音,倚于继崖上观瀑布。
9.施乐观音:右手掌颊,倚于膝上,左手插腰。
10.鱼蓝观音:手提装鱼的篮子,亦有乘坐大鱼背。
11.德王观音:趺坐岩石上,右手持绿叶一枝,左手置膝上。
12.水月观音:在月光下乘莲华舟于海上。
13.一叶观音:乘一片莲华,漂荡水面。
14.青颈观音:坐在断崖边,右膝立起,右手放右膝上,左手扶崖壁。
15.威德观音:右手著地,左手持莲华,右岩上观水。
16.延命观音:倚于水岸岩边。能除诸毒害寿命之物。
17.众宝观音:右手著地,右足伸展,左手置于立著的膝上。
18.岩户观音:端从于岩石洞窟内。
19.能静观音:伫立海边岩石上,作寂静相。
20.阿耨观音:左膝倚背在岩石上,两手相交,远眺海面。
21.阿么提观音:即无畏观音,左膝倚于岩上,二手置于膝上。
22.叶衣观音:从于有草的岩上。
23.琉璃观音:别于高王观音,乘一叶莲花瓣,轻飘于水面。
24.多罗尊观音:又称为救度母,直立乘于云上。
25.蛤蜊观音:相传唐太宗石蛤蜊,刨而不开,焚香祈求,忽然蛤蜊变公菩萨。
26.六时观音:右手持经箧的立像。
27.普慈观音:双手千法衣垂于前方,立于山岳之上。
28.马郎妇观音:观音化身美丽女子劝大家学佛,以手提鱼蓝为主。
29.合掌观音:立于莲台,虚心合掌势。
30.一如观音:坐于云上之莲花座,树立左膝有降伏雷电之姿。
31.不二观音:乘坐浮于水面的莲叶。
32.持莲观音:乘莲叶,两手持莲蓊,显现童男童女之体。
33.洒水观音:右手持瓶作水之相者。

顺便提一下三十三观音的由来。顺应娑婆世界众生的需求,在不同时代、地区、观音菩萨往往会形成某些固定的形象。最有名的像是手拿杨枝净瓶充甘露滋润悲苦众生的杨柳观音能救病苦。身披白色长袍的白衣观音能保平安。这样的观音形象不只一、二个而已,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就是这类观音身形的集结。

3.然后让我们走出潮音洞,在门口的下方可以看到“龙女宝宝”。其实这个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龙女宝宝也有典故(相信不少玩家刚开始玩的时候以为龙女宝宝是宝宝幼儿园跑出来的,所以上去就点,想抓住她-_-!)。

我们民间有“龙女拜观音”的典故,它讲述的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也就是小龙女,一天听到人间在玩鱼灯,它就偷偷跑出水晶宫,变成一个渔家少女去看鱼灯。小龙女在出身的看着灯山前的时候,突然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变成少女的小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样了。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在海滩上动弹不得。后来两个捕鱼的人发现了这条“大鱼”,准备开膛破肚,幸好一个小和尚买下了她并且把她放回海中。后来小龙女知道这个小和尚是观音派来救她的善财童子。东海龙王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个“教女不严”的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逐出水晶宫。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铜它的水晶宫去了。

在这里,观音和小龙女还有东海龙王之间的典故,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游戏中的观音是属于民间神话体系中的。其一,因为这是民间流传的典故,与正统佛教没有瓜葛;其二,是因为故事里面的东海龙王和小龙女本来就是属于神话体系的,正统佛教并没有涉及。

4.这个可以说不是原因的原因。前面说过观音在正统的说法并没有固定的道场,而在游戏里她长期住在普陀山中教化弟子,因此也偏向于民间说法。

三。关于普陀山的介绍

谈完了观音的由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现实中的普陀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一小岛,位于沉家门东北、朱家尖北。山东南海中的落迦山,为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居处。两山统称南海普陀。普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兼有海山塔寺之胜,享有海山第一、海天佛国之誉。有人评说:“以山而兼湖之美,当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1.南天门:位于南山上,孤悬入海,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题“海山大观”摩崖石刻。

2.紫竹林:位于山东南的梅檀岭下,因山中岩石呈紫红色,且剖视可见竹叶状花纹,故名。传为观音菩萨闲住之所。

3.潮音洞:位于紫竹林内。洞为山石裂罅形成,自崖至脚高数十米, 洞有两门似天窗。每当海浪涌入洞穴,浪石相激,声若轰雷,为听潮佳处。在涨潮时,倚岩俯视,若蚊腾足下。

4.不肯去观音院:建于潮音洞下。五代后梁时,日本僧人慧锷第3 次来华取经学佛,从五台山迎奉观音像一尊,由明州下海回国,在普陀洋面为风浪所阻,以为观音不肯东去,遂在潮音洞下靠岸留下佛像。当地居民张姓舍宅建此院,是为普陀山开山供佛之始。

5.法雨寺:俗称后寺。依山凭险层层迭建,寺周古木参天,幽雅绝俗。寺内观音殿顶穹窿顶盖正中盘一苍龙,下悬一珠,周缘8 根椽子各雕昂首舞爪的蟠龙,构成九龙争珠图案,故又称九龙殿。

6.慧济寺:位于佛顶山巅。自法雨寺拾级而上,经香云亭、云扶石至慧济寺。寺周多古树奇卉,寺西北有株鹅耳枥是稀有的观赏树。

7.梵音洞:返回法雨寺,东行经望海亭、善财洞至梵音洞。洞突出于岛东海岸,曲折幽深通向大海,崖台峻峭,陡劈如门,浪拍洞壁,动魄惊心,是普陀山最神秘处,与潮音洞组成的两洞潮声向为普陀一景。

8.朝阳洞:返回法雨寺,南行经大乘庵(内有一尊长约10 米的卧佛及500 木雕罗汉)、文物馆(内藏明清王朝的圣旨、玉印,以及玉佛、梵文贝叶经、珍珠塔等),东行去朝阳洞。洞延伸于海中山顶上,朝阳涌日亦为普陀山一景。

9.普济寺:俗称前寺。自朝阳洞西返,经仙人井南下抵寺。普济寺规模之大居全山诸寺之冠。寺前有莲花池,池南有御碑亭,寺东有多宝塔诸胜。

10.西天景区:这里有一普陀石,称天下第一台,两石相垒如盘,上大下小,看似摇摇欲坠,有梯可登石巅环眺海山。“二龟听法”由两形态酷似乌龟的青石组成,一“龟”昂首引颈,缘石而上,一“龟”匍伏岩顶,回顾张望,一副认真听法的样子。

综合来讲,我们该发现,游戏中的观音姐姐,首先这个受到〈大话西游〉的影响很重,再就是其学术根源乃是来自民间传说,其形象更加是人性化个游戏化了的。而至于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是否真的是观音的道场,佛经中讲的很清楚,观音并无道场,但宋代钦定其为观音菩萨道场地,与五台、峨嵋、九华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我们这里也就不深谈下去。仅仅是做说明,不做学术定论。

 


 

(四)天宫


地点:西牛贺州外
师傅:李靖

如果说空渡禅师的出现是一种虚构的话,那可以过激的一点讲,李靖作为天宫的师傅是一个策划上的错误。为什么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靖。

托塔天王,名靖,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陕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卓著,故死手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难,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道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而在《封神演义》中,托塔李天王是陈塘关的总兵,生子哪吒,因哪吒闹海,李靖为息事宁人,逼哪吒自刎。哪吒死后,以莲花复生,寻李靖复仇,李靖不敌,幸遇燃灯古佛赠玲珑宝塔,将哪吒罩在塔内,而被熊熊的佛光所治。李靖有此宝塔,便成为“托塔李天王”。    

再来说其所生三子,长子金吒侍奉如来佛祖,二子木吒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

李家父子武艺超群,法力深厚,又对玉帝忠心耿耿,在天界享有崇高而又重要的地位.每逢大事,玉帝必先钦点李天王挂帅。两次平息孙猴子造反,都是任命他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的巨灵神、鱼肚将、哪吒三太子等十万神将天兵,均是天王所统率的精兵良将,在取经途中帮了唐僧四人度过不少劫难。  而在民间的信仰中,属父子档的神祗相当罕见,而相传殷周时代的‘托塔天王’李靖和祂的三子‘中坛元帅’李哪吒,正是双双封神受尊。

托塔天王李靖,民间也尊为‘李府元帅’,他是出自‘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传述,但因佛教中也有四大天王之神祗,其中的‘毗沙门天王’(即闻多天),造形为披甲胄、右手持宝棒、左手仰擎宝塔,所以也被封为‘托塔天王’,两者即渐混为一谈,成为亦佛亦道的神祗。

同样在上文提到过在封神榜中的托塔天王李靖,相传是殷周时代驻守陈塘关的总兵,祂从小就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因此学会了不少道术,但因命理太薄而无法成仙,只好在世间行道济世。

至于李靖的三子哪吒,则更是民间所特为奉祀的‘中坛元帅’,或称为‘太子爷’、‘罗车太子’、‘大罗仙’等。

封神榜所形容的李哪吒造形,正是骑着火罗车(即风火轮),神勇威武,而祂手腕上套着一个金镯,是仙赐的法器乾坤圈;肚子上围着的那块红绫,也叫作混天绫,都是相当神化的法器。

在封神榜的世界里,哪吒处在武王伐纣时代,祂帮助姜子牙进军殷都,完成使命,之后也随托塔天王成仙,成为道教中的神兵,神将之统帅,所以,民间尊奉哪吒‘太子爷’,即以他能镇压妖魔鬼怪,使信徒信奉尤虔。

此外,相传哪吒原是玉皇大帝驾前的大罗仙,统帅天兵天将,也称为‘中营神将’,受玉皇上帝之命,特降世投胎为李靖的三子,专为镇压人间的邪魔,当他在降妖时,神力非常大。

很明显地,托塔天王和中坛元帅,都是早年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祗,托塔天王因与佛教的毗沙门天王混为一谈,成为佛道共尊的神祗,而哪吒也因被形容为法力无边,能降魔除妖,香火更盛,民间奉为主神的寺庙还真不少,以父子关系而双双为民间如此信奉,实在难得一见的例子。

说到这里笔者的观点出来了,李靖有资格做为“天宫”的掌门师傅吗?

笔者觉得不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身份。李靖做为天帅一职,虽然官位很大,但其在仙家的排名实在是不敢恭维。他之上众多仙家道人比比皆是,他做天宫的掌门师傅,名不正。

2.实力。稍微对神话了解的都知道天界众仙,以将为者的,哪吒、二郎真君,孙悟空,之流乃是实力派的代表。而众观游戏中,李靖位与偏位。后有玉帝王母,前有杨戬哪吒。都与实力上比李靖高出一截(很多人以为玉帝是坐着不干事的,其实玉帝当年何其之勇,单身独斗
刑天。)更何况左右其他众多高手。所以从实力来说,言不顺。

3.技能。天宫的众多技能中,除了镇妖,百万神兵和李靖本人的法术有所沾边外,其他瓜葛不大。再说这镇妖之法也非李靖是天宫第一人。上有文殊菩萨,旁有太白金星。而至于天宫一直引以为得意的五雷轰顶。上文介绍过。并非李靖所有。

综合这三点来说,笔者觉得让李靖作为天宫的师傅,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魔族

 

 

(一)阴曹地府


地点:大唐国境,从酆都到达地府
师傅:地藏王

地藏菩萨是佛门正统,在这里更多的是介绍。这里只是需要澄清一点问题,也就是地藏
和阎罗王的关系。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对于神话里迷惑的地方。

地藏菩萨,又叫大愿地藏王菩萨,由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翻译至中文为地藏。
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大愿”著称。据佛经记载,他在忉利天宫受释迦牟尼的咐嘱,要
在释迦牟尼入灭后与弥勒还未降生前这段时间主管世间、天上及地狱之中六道众生的教化。
他自誓度尽六道众生,方乃成佛,誓愿化度地狱众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
方成菩提”。中国安徽省青阳县的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关于地藏圣号的由来: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
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
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载义,土地
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
,运载到清凉的彼岸。(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
。(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六
)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
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
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
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
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此故名地藏。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三宝感应要略录》载:如来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
,教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
皆闷绝,不醒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
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灵鹫山,白佛
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
事已,生怜愍心,生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
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
相谓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佛言“
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
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
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
。仙人心生欢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
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
见我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授记,名曰地藏。于五浊世
中,人天地狱,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
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还活。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
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此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
,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其母承女孝顺,为作功德,离狱生天

(二)地藏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杀生罪极重。光
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意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光目女一心念
佛,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拔救母亲离地狱苦。

这两个故事,说明地藏菩萨提倡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
健在的时候,作子女的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劝说父母
,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
藏法门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不无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
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
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大师和先师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
萨。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度亡与中国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进一步与中国社会相
适应。

(三)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彼时有佛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
。长者子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敬慕。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度
一切苦恼众生。长者子遂发愿,我今尽未来劫,为一切苦恼众生,悉令解脱,我方成佛。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严,具足万行的体现。地藏菩萨于久远劫前行菩萨道,说明他是果位很
高的大菩萨,为度众生,故于秽土,现声闻身。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相貌长得好坏,
是其思想与行为如何的集中表现。今人不察,不在行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采取整
容,打扮的办法,结果是适得其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答复地藏菩萨的话:“欲证此身
,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的话,是发人深省的。

(四)过去无量劫前,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邻国王为友,同行
十善,饶益众生。一王发愿: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来。一王发愿:若不
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实乐,得至菩提,绝不成佛。此即地藏菩萨是。
这个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
萨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当然是地
狱。所以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
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医生治病,要
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度众生也是如此。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但工作的重点,
还是放在末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在《十轮经》
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一)五无间罪:①杀父,②杀母,③杀阿
罗汉,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二)造五无间四根本罪: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
(三)谤正法。(四)疑三宝。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地藏菩
萨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
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又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
后,未来的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
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
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十轮经》卷
一说:“地藏菩萨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世,无佛世界,成熟有情。说明地藏菩萨于无
佛出世的过渡时期,教化众生,非始于今日,无量无数大劫以来,一贯如此。

地藏菩萨每日是怎样的工作呢?在《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每日清晨,入恒河沙定
。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菩萨每日
清晨还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
事。

地藏菩萨有二个显著特点:(一)常居秽土。“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当于此秽土
,得无上菩提”(见《十轮经》卷一)。地藏菩萨的伟大精神,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
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释迦佛是在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发愿学习释迦佛在秽土成佛的
高风,可见他是释迦精神的真正的继承者。释迦佛因将无佛时期,在秽土教化众生的艰巨任
务,交给地藏菩萨。自然是十分放心的。(二)现出家相: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与众不同
的,是现出家相。不像其它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相的。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天
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现在家相。所以现在一般寺庙菩萨的塑像,或画像,
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都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则不然
,据《地藏菩萨仪轨》,画地藏像,须作声闻形,身披袈裟,覆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
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幡,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宝珠。地藏菩萨为什么要现声闻形?这
是由于他在秽土工作的条件决定的。秽土的众生,无明痴暗、多诸邪见。地藏菩萨为了令众
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故现出家相。《十轮经》说:出家的僧相,是秽土世界的清净
幢相,可使大家见闻熏习,达到身心清净。为人们提出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

佛家的菩萨和观音一般都是有前生的,那地藏菩萨的肉身前世又是如何呢?

据资料记载: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
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
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
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
华求法。地藏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
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希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
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
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
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
在残粒和着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
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
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
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地
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
之。地藏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地藏建大道场。
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
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新罗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
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地藏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
。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稿众。”但是他们在地藏
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后新罗国王得知地藏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
派人运粮供养。地藏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
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
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地藏生前宴坐之地。这就是
九华山建寺之因缘。由斯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是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
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说完地藏菩萨该说阎罗了。

阎罗王是佛教地狱中的最高司法官,人人畏惧惊恐。现在我们拟对他作一小小研究,以
明真相。

阎罗王的各种名称及阎王妹也管地狱

阎罗王,梵语 Yama-raja,西藏语 gsin-rje。又译夜摩耶摩、焰摩、焰摩、琰摩、剡魔
、阎摩、琰魔。另又能译作双、双世、遮上、静息、縳、深恶胜业,可布众,深能静息、平
等。在梵语焰摩 Yama 上,再加 raja(王),而成焰摩王、阎罗王、琰魔王、阎王魔、或阎
摩罗社、琰魔逻阇、焰摩逻阇、阎魔罗、阎魔罗王。阎罗王又简称阎罗、阎逻、焰罗、剡王
、阎王。或称焰摩天、死王。

阎王被迷信是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梵语中的另一译名「双」,据说是因阎
王兄妹两人共同统管鬼世界之故。兄阎王治男鬼,妹阎美 Yami 治女鬼,是统管女鬼的「女
王」。但中国佛教僧人对信徒绝对不提这个「女头头」,这是因为「女人」在佛教中地位低
微,惟恐女人在佛教中起「革命」(?)。「双世」意为阎王自身苦乐并受,自身难保(详
见第五节)。「遮止」意为阎王令人不再造恶,予以遮止。「静息」意为罪人听王示语,便
知己罪而静息。「平等」意为业镜平等,其罪自能彰显。玄应音义二十一:「焰摩」或作阎
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又云阎摩罗。此言缚,或言双世也,谓苦乐并受,故云双世,即
鬼官总司也,又作夜磨卢迦,亦作阎摩罗社。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
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

慧琳音义第五十「阎摩梵语,鬼趣名也,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
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
更无休息,故三启经云,将付琰魔王、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即其事也」
。慧苑音义上:「阎罗,具正云琰摩逻阇,此云遮止,谓遮止罪人,不更造罪」。俱舍光记
第八:「琰魔王,旧云阎罗者,讹也。琰魔,此云诤息,谓犯罪人,不自知过,于苦不忍,
违拒狱卒,更造过罪,由王示语,便知己罪,意分而受,息诤息罪,皆由王故,故名诤息」
。瑜伽论记第十六:「焰摩即本地分曰静息王,静息诸罪也」。俱舍论第十一:「琰魔王使
诸逻剎裟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关于经部记载阎罗王,有长阿含经第十九地狱品、大宝积经
第七十五、地藏菩萨本愿经……等多处。「佛告比丘,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
……」(长阿含第十九)。

如此看来,用现在的话讲,地藏和阎罗一个是市长,一个是市委书记。工作方向一样,
只是编制和来源不同。并没有太多的矛盾。

多嘴再介绍一下门口的那个“常务副市长”——钟馗。

钟馗的出现与唐朝玄宗皇帝有关。据宋代著名学者、科学家沉括《补笔谈》说,唐明皇
(玄宗)於开元年间,讲武驪山,回宫后得了疟疾,一个多月都好不了。忽然在一天晚上梦
见两个鬼,一大一小。小鬼跛了一脚,瞎了一只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袋和明皇的笛子,绕
殿奔逃;大鬼戴帽子,袒露著两臂,脚穿靴,抓住小鬼,挖出眼珠子,将它吃掉。皇上问大
鬼:你是什麼人?回答说:臣下是钟馗,来应武举,不中,誓為陛下除天淆孽。明皇梦觉之
后,病也好了。於是召画工吴道子,让他画钟馗像,印后分赐给各大臣。见《清.赵翼.陔
餘丛考.卷三十五.钟馗》。

民间传说钟馗有各同乡好友教杜平,為人乐善好施,资助钟馗赴京应试。钟馗因面貌丑
陋而被皇帝免去状元的资格,一怒之下,撞阶而死。杜平将他安葬。钟馗做了鬼王之后,為
报答杜平生前之恩,亲率鬼卒在除夕时返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这就是著名的「钟馗嫁妹
」的故事。

最后谈一下技能:众观地府的技能,似乎和地藏菩萨并无瓜葛。更倾向与前面站着的那
十几位整天日理万鬼的辛苦劳动者。这个不知道又算不算的上是一个策划上的失误呢?

 

 

(二)魔王寨

地点:南瞻部州
师傅:牛魔王

关于牛魔王的来源和传说,笔者经过多方面的查询很难考证。现仅仅说一个传说。

话说元始天妖魂飞魄散之后,仙界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此消彼长,妖怪们全部过起
了暗无天日的东躲西藏的生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充满传奇色彩的牛魔王的崛起。牛魔王
的身世,并不为人知,只知道他曾经以一己之力,独闯西天须弥山,西天最大的教派婆罗门
教被他打的封门闭户,谈牛色变。他自己又好广交朋友,义薄云天,天下足有一半的妖王受
过他的恩惠。一天,牛魔王发下请贴,召集各路妖王在千魔谷举行一次大聚会,在这次大会
上,牛魔王成功创立妖道联盟,自己则被称为平天大圣,荣登盟主之位。

在当时的妖魔界中,对牛魔王当盟主不服的还是不少,特别是被称为河中之王的蛟魔王
、被称为山林大帝的狮驼王与被称为天南霸主的野象王,他们根本不把牛魔王放在眼里。牛
魔王认为只有妖界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才可能拥有与仙界谈判的实力,于是他亲自出马,
先是与蛟魔王义结金兰,然后又收伏了狮驼王,这时候野象王主动找上门来挑战,他们在积
雷山上大战一场后,野象王略逊一筹,输的心服口服,愿意从此奉他为尊,牛魔王仍以兄弟
之礼待之。不久后大鹏与六耳弥猴闻风而至,英雄视英雄,六大魔王惺惺相惜,齐心协力为
推动妖界的发展而努力经营,在这不久之后妖魔道开始进入了真正繁荣的时期。由于牛魔王
奉行你不犯我,我不惹你的策略,峨眉青城两派的地仙虽然仍旧经常出动除妖,但其结果反
倒变成象在帮助牛魔王清除异类似的。

妖魔道的实力在慢慢的积累中增强,就在牛魔王犹豫着是否率领群妖走出山林,正式向
天庭要求平等生存的权力时,一个盖世英雄诞生了,他就是孙悟空。孙悟空的性格是天不怕
地不怕,敢做敢为,先是扫荡龙宫得如意金箍棒,然后棒扫阴曹地府勾消生死簿。玉皇大帝
从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妖怪,便把孙悟空请上天庭,给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他当。孙悟空发
觉受骗,大怒之下反出天庭,在花果山前打败十万天兵,当时整个乾坤都被他震住了,这当
中就包括有平天大圣牛魔王。六大魔王一起来到花果山看望这位妖道英雄,七大王在花果山
上拜了把子。此后不久,又到了千魔谷的妖王聚会的时候了,孙悟空在千魔谷的比武大会上
一鸣惊人,再次威震八方,并得到白骨夫人的倾慕,可惜孙悟空不解风情,让白骨夫人伤透
芳心。

不久,孙悟空被再次请上天庭做齐天大圣,因为误闯玉宇宫,遇到了玉宇公主。这时四
个妖道出现,掳走了当时一点神通也没有的幻仙子,孙悟空见义勇为的追了下去,大战陷空
岛,营救玉宇公主。这时四道的师父三笑神君突然现身暗算,孙悟空才发现已陷身于一个大
阴谋之中。孙悟空决心找出幕后指使,却发现敌人异常的强大,幸好蛟魔王闻讯赶来才救出
被深陷重围的孙悟空。孙悟空发现自己爱上了幻仙子,决定为天宫做点事,七兄弟全部聚到
一起,在雾障坪与三笑神君及毒龙尊者决战,在这个过程中幻仙子体内涵藏已久的玉帝九成
功力也被引发了,最终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消灭了这两个大魔头,但在这次除魔的过程中
,野象王失去了爱侣天罗公主。

孙悟空回天庭提亲,玉皇大帝却以天规为限,令孙悟空与幻仙子好事我磨。孙悟空认死
理一定要光明正大的迎娶幻仙子,把天宫搅得大乱,可惜众神都无法令玉帝改变主意。孙悟
空心冷,幻仙子却决定下界与他私奔。牛魔王要帮孙悟空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与娘子罗刹
女在积雷山摆下了绵延八百里的宴席,而且在孙悟空与幻仙子正式行礼时,集合百万妖精释
放妖气,冲射灵宵宝殿,目的纯粹是为了出一口恶气。玉皇大帝大惊,忙派太白金星前往积
雷山,假意说改变了主意,请孙悟空与幻仙子先回天宫,孙悟空与幻仙子信以为真,返回天
界,在橎桃园里过起了神仙眷属的生活。

不久后王母娘娘发下请贴,要在瑶池宴请诸仙,其实是共商除妖之策,这次大会当然不
会邀请孙悟空了。孙悟空却认为自己官封齐天大圣还没有受邀,而自己与幻仙子返回天庭后
,玉帝又迟迟未肯相见,心中忿忿不平,便大闹了橎桃会场,还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仙丹
。玉皇大帝本来因为孙悟空诛杀了毒龙尊者等魔头,为天庭立下大功,派兵擒他师出无名,
此时有了这个借口,便出动大军,还请来一直不问世事的无敌将杨戬挂帅,一番苦战后,因
为关心花果山猴兵猴将的生死而走神的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偷袭得手,擒回天宫。可是想不到
孙悟空吃过九转金丹后,刀枪不入,竟是杀不了他,最后太上老君只好启用八卦炉,希望用
三昧真火炼化他。

在孙悟空被擒的同时,太上老君发动三昧真火,火烧积雷山八百里,仙妖两界的大战爆
发。牛魔王率众兄弟杀上天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血战后,蛟魔王战死在南天门,仙界开
始占据上风,但就在这个时候孙悟空从炼丹炉中逃了出来,六兄弟里应外合,终于击溃了天
兵,把玉帝围在灵宵宝殿之上。眼看就要性命不保之际,先有幻仙子阻拦,后有如来赶到,
他以激将法与孙悟空打赌,经过那场著名的赌约后,孙悟空认输,幻仙子自刎,而牛魔王等
众兄弟也退回了人间。

传说中的老牛也是使72般变化的,而使的是一跟铁棒(八成受猴子影响)。但不知道为
什么影视作品中的老牛却变成了使的不是棒子而是大刀、狼牙棒之类……难道只有如此才能
配合那魁梧的身材?呵呵~玩笑而已,仅当笑资。

再说这魔王寨。

关于牛魔王的根据地——魔王寨,我们参阅了现实中玄奘取经的路线图还有西游记的一
些章节,得出的结论是魔王寨在历史上是没有原型的,是虚拟的,甚至跟西游记里的描述也
是矛盾的。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中玄奘取经的真实路线: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渡玉门关
,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
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
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
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
),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
印度。

在西游记中,唐僧诸人到达火焰山无法穿过,孙悟空为了灭火去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此前牛魔王一直和铁扇公主住在一起。比较一般的说法是,铁扇公主住在九华山附近(今安
徽省黄山附近)。而火焰山在现实中就是赤石山,它坐落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中部。一个
新疆,一个安徽,安徽在新疆的东边。所以当初孙悟空去借芭蕉扇时,应该是从我国西部边
境线向东部飞翻了个筋斗到了安徽。而在游戏里面,牛魔王的魔王寨在大堂境外火焰山的西
边,显然与西游记的记载并不相符。大部分玩家一提起牛魔王就会先想到火焰山,而梦幻西
游的剧本编辑也为了方便大家把火焰山和牛魔王联系在一起,就顺水推舟,在火焰山附近给
牛魔王安置了一个新家。这样魔王寨的弟子们也得以乔迁新居-_-!

说之前……-_-!!先汗一个……再说技能。

魔王这几个技能的名字。。。。。。实在是不敢恭维。而一个国内游戏,居然会出现“
牛逼神功”此类不雅字眼,实在是觉得策划者欠缺考虑。当然了~魔王有着十二门派最难听的回师门技能:牛屎遁。 巨汗一个。

 

 

(三)盘丝洞

 

地点:南瞻部州
师傅:白晶晶

笔者开笔前遇到的第一个疑惑:盘丝洞的师傅怎么会事白晶晶呢?以游戏来说,盘丝一
门除了个别几个技能如复苏之流不好定义外。其他几乎都是和白晶晶师姐春三十娘息息相关
。再就是以大话TV来讲,盘丝一门是由盘丝大仙所建(虚构)。更轮不到白晶晶来当。而至于西游记和其他记载中并无“盘丝大仙”一说法。因此对于白晶晶当盘丝师傅唯一的解释:这位游戏中头像长的酷似明星莫文X的盘丝师傅白晶晶的出现,只有可能是商业投资的产物。

当然,如果牵强附会一下,白晶晶的原型是白骨精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一点。当然,这
仅仅是戏说而已。

关于盘丝岭的所在

西游记中有记载。话说唐三藏别了朱紫国王,整顿鞍马西进。行彀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师徒们正在路踏青玩景,忽见一座庵林,三藏滚鞍下马,站立大道之旁。远眺:石桥高耸,古树森齐。石桥高耸,潺潺流水接长溪;古树森齐,聒聒幽禽鸣远岱。桥那边有数椽茅屋,清清雅雅若仙庵;又有那一座蓬窗,白白明明欺道院。峦头高耸,地脉遥长。峦头高耸接云烟,地脉遥长通海岳。门近石桥,九曲九湾流水顾;园栽桃李,千株千颗斗秾华。藤薜挂悬三五树,芝兰香散万千花。远观洞府欺蓬岛,近睹山林压太华。正是妖仙寻隐处,更无邻舍独成家。

后来孙悟空念咒唤出了那个地方的土地,得知那座山岭叫做盘丝岭,岭下有洞叫做盘丝
洞。盘丝岭上有一处泉,天生的热水,是七仙姑洗浴的地方。相传自开天辟地以来,太阳原
来有十个,后来被后弈射掉九个,现在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是太阳真火。而那九颗太阳落地
之后,产生了九个温泉,包括:香冷泉、伴山泉、温泉、东合泉、满山泉、孝安泉、广汾泉
、汤泉,濯垢泉。而游戏中盘丝岭的那个大浴池(澡盆)就是濯垢泉。有诗为证,诗曰:一
气无冬夏,三秋永注春。炎波如鼎沸,热浪似汤新。分溜滋禾稼,停流荡俗尘。

而这个泉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轻易的找到。也算是设计上的一个补充和精细吧。

ps.盘丝岭的妹妹有福气了,温泉可是美容疗养的好去处。

 

 

(四)狮驼岭


地点:南瞻部州外
师傅:大大王

既然游戏中是以:大大王,二大王,三大王来代替这三师傅位的话。那我们先从师傅的
身份切入。

大大王的真身乃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在神话中文殊菩萨专司“智慧”,顶结五
髻,手持宝剑,多骑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普贤菩萨专司“理德”,多骑白象。这两尊菩
萨坐像着重用生活形象来表现他们的外貌,并且为突出文殊、普贤的德,塑造了他们恬静和
稳定,而青狮和六牙白象被雕刻成力量甚大,神气活现,两耳倾听前方,含笑凝神的怡然自
得的神态,表现了有灵性和神奇动物的容貌。

文殊菩萨的一些介绍: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
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
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
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
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迪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苔艺众生。他
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丸请狮
,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

本资讯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厂商及叶子猪本身观点。 交易积分“免费”兑换点卡!

只搜索标题 搜索整篇文章